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献身地矿事业 展现青春风采
发布时间:2022-01-26 | 作者:管理员

——省地勘五院获得全国自然资源系统“青年文明号”

近日,省地勘五院地质矿产勘查院被共青团自然资源部直属机关委员会授予2019—2020年度自然资源系统“青年文明号”。多年来,该集体一直致力于为国家找好矿、找大矿,主要承担省内外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放射性及非金属矿产勘查工作。

省地勘五院地质矿产勘查院现有技术人员57名,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职工占63%。他们常年扎根在野外一线,面对严寒酷暑、狂风暴雨、蚊虫叮咬、野兽出没,未曾有过丝毫退缩,他们一次次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富饶的矿藏,为龙江地矿事业蓬勃发展、转型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凝聚青春力量,服务经济发展

作为国有地勘单位,省地勘五院坚持把做强做精做优地勘主业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自2018年末组建地质矿产勘查院以来,不断加强技术人员管理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先后承担财政类地勘项目15个,总预算资金6000余万元,市场项目12个,合同额4013万元,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地质矿产勘查院下设11个项目部,每年根据项目数量和性质,结合技术人员专业特长,统筹调配人员,合理安排项目施工,保证每个项目至少一名项目负责、一名技术负责、两名以上组长和若干名技术员。2019年以来,随着黑龙江省“地质勘查三年专项”结束,财政投资逐年减少,地质矿产勘查院更加珍惜每一个地质项目,用力用心用情做好项目实施,深入实施“项目标准化”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优质高效完成了所有项目的野外生产工作。

一年四季,这群年轻人不是奔波在野外一线,就是在忙碌立项设计和报告编写工作,三年来,他们累计完成了30份报告和40余份立项设计编写任务。其中,13个项目野外验收获“优秀”,23个项目报告终审获“优秀”,36个项目成功入库省地矿局项目库,为省地勘五院打造地勘品牌树立了良好口碑。

展现青春担当,实现找矿突破

作为一名地质技术人员,找矿是光荣使命,也是责任担当。地质矿产勘查院在不断提高全体技术人员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大家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严格执行“三级质量检查”制度,通过自检互检、项目组检查、院级领导检查环环相扣,有效保证项目质量安全。项目组每周召开一次技术研讨会议,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三年如一日,地质矿产勘查院坚持把质量视为生命,以质量求成果,向质量要效益。广大技术人员刻苦钻研、潜心求索,深入分析成矿规律,精心布设每一条探槽、每一个钻孔。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懈努力,地质矿产勘查院承担的萝北县碎云母普查项目,预期可提交超大型碎云母矿床一处;锅盔山石墨矿普查项目,探求推断的矿物量1727.27万吨,为超大型石墨矿床;前哨林场石墨矿普查项目,探求推断的石墨矿物量352.72万吨,为大型石墨矿床;天望台山岩金矿详查项目,探求金资源量5.9吨,为中型岩金矿床;巴彦县黑瞎沟-洼兴地区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预计提交钨铜矿产地一处;八家子砂岩型能源矿产普查项目,提交大型能源矿产地一处。其他勘查项目也圈定多条金、银、铜、铅、锌、钼等工业矿体,可提交多处可供进一步勘查的找矿靶区。

贡献青春智慧,助力转型发展

面对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严峻形势,地质矿产勘查院没有懈怠,更没有彷徨犹豫。他们不断加强学习、转变思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科研、绿色勘查、新能源勘查等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地质矿产勘查院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承担了国家绿色勘查试点项目,为全面实施绿色勘查积累了宝贵经验,获得地勘司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好评。与吉林大学开展产学研用合作项目《大兴安岭瓦拉里-北西里推覆构造带金矿成矿富集规律及成矿预测研究》,进一步提高了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在“黑龙江省乌云—嘉荫盆地新能源整装勘查”项目立项建议书中设计了专项科研样品,以科研为前导,以生产为基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带动找矿突破,赢得了专家组的一致认可,该项目在立项论证过程中,以小组排序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评审,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开启我省“新能源”矿产勘查新篇章,也将为省地勘五院进一步推动转型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条件。

穿上迷彩服,背上地质包,手握地质锤,地质矿产勘查院的每一名技术人员都是最英勇的“战士”。在龙江广袤大地上,在大小兴安的崇山峻岭中,他们用汗水挥洒青春、用拼搏诠释青春。未来,他们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三光荣”传统、“四特别”精神,努力在龙江地矿事业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再立新功。(冯翔宇)




上一篇: 严守安全红线 筑牢发展根基 
下一篇: 实干笃行,做党建工作的“内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