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勇担工作重任
发布时间:2022-09-06
| 作者:管理员
——记省地勘五院测量分院刘泓岩
刘泓岩,1992年出生,2015年从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测绘工程专业毕业后,就来到省地勘五院从事测量工作。7年来,他一直深耕在野外一线,脚下的土地换了一处又一处,耐得住寂寞的他选择用地质人最质朴的心灵丈量着祖国大地。
作为第三代地质人,刘泓岩从小就深知地质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易,也深知传承和发扬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带着这种光荣的“使命感”,在长辈的叮嘱和期许下,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地质工作者的道路。正是秉持这种观念,并付之行动,在该院实施职工年度绩效考核评比后,他每年都被评为优秀级。2021年,荣获“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默默坚守是最长情的告白。对一份工作的热爱不是体现在一刹那的“激情澎湃”,而是浸润在时时刻刻的“长相厮守”。七年来,无论是在漠河市潮满林场、前哨林场、阿木尔林场从事测线测量工作,还是在肇州市、舒兰市、辽源市从事土地确权地籍测量工作,无论是在牡丹江市从事地名普查工作,还是在上海市区、丽水市从事地形修补测工作,亦或在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宁市、台州市黄岩区、台州市仙居县、临海市杜桥镇、桂林市永福县从事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他都坚决服从院里工作安排,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不抱怨、不推脱、不放弃,把远离城市、远离家人当作对自己的考验,把居无定所、四处漂泊当作对自己的磨砺,在“忠于职守”信念的激励下高标准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态度端正是最诚恳的表现。初入职场,就给了他一个不小的挑战。漠河测线是他参加野外工作的第一站,驻地距离工区有几十公里的路程。每天早早起床、忍耐几十公里的晕车是他要面对的第一个困难,往往是晕车的症状还没有消失,他就要背上水和干粮开始几公里的测线工作。和同事们一起,遇山翻山、逢水过水,没有退路可走、没有好路可绕,享受太阳的灼热、感悟大风的凛冽、体验雨雪的冰冷,成为他们工作之余的“额外收获”。高强度的工作、严峻的施工环境对从来没有工作经历的他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受天气炎热、工作环境潮湿等因素影响,他患上了重度湿疹,最严重的时候,湿疹已从手腕处蔓延到额头上。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但是家人的鼓励、同事的关心让他始终咬牙坚持,不叫苦、不说累,硬是在身心不舒服的条件下坚持完成了工作,一个不圆满但确很有意义的工作“首秀”,成为了他日后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的时代,发展瞬息万变,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随着工作接触范围的增加,知识的缺乏时不时在提醒着、影响着他的工作。及时掌握先进知识和创新理论是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结合岗位需求,他反复思考、认真考量,第一时间学习了“无人机”等新的测量技术,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了能力水平,为地勘五院转型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工作努力是最真实的“画像”。2016年开始,测量分院不断开拓市场,他紧随脚步迈入市场。面对全新的测量工作内容,他边干边学,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很快掌握了市场项目的特殊性、关键点,迅速进入工作角色。由于内业工作量大,每天白天外业工作完成后,还要加班至深夜,有时为了赶工期,通宵达旦地工作也不在少数。可他从来没有退缩,该加班的主动加班,不等不靠,确保工作有条不紊、高质量完成。在地形修补测工作中,他从自身做起,率先执行工作准则,天不亮就起床,天亮就出发,天黑读不清仪器数字才收工,回来后做内业加班至深夜。2021年11月,桂林市永福县“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项目启动,他挑起了大梁,担任项目负责人。他坚持做到严格把关不放松、严格管理不纵容,每天对分配给小组成员的工作、外业施工质量和内业工作进行抽查检查,不合格的一律整改处理。他还注重统筹谋划,积极协调各方关系,遇到问题及时与甲方沟通、探求解决办法。他还是兼职司机,哪个岗位空缺,他就会顶到哪个岗位,在“抢先干、带头干”的氛围中,目前此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刘泓岩就是这样一个人。在7年的时光中,在基层一线的普通岗位上,他忠于信仰、诚于践行,忠于事业、诚于尽责,树立了一名最质朴无华的地勘人形象。
上一篇:
全力以赴 确保赛事安全顺畅如期高质举行 下一篇:
爱岗敬业勇担当 巾帼之花别样红